如何形成可回答的臨床問題 (PICO)

2009031617:29

實證醫學的第一步驟就是將foreground questions轉化成具有PICO架構形式的問題,其英文字母代表如下:

Patient and/or problem: 誰是相關的「病人」,是否具有何種問題?

Intervention/or exposure: 有興趣的治療處置、診斷工具或暴露因子為何?

Comparison (if relevant):如果有的話,對照組的處置、診斷工具或暴露因子為何?

Outcomes:與病人最相關之(可測量)結果是什麼?

形成PICO問題最大的好處是將問題聚焦,容易找到關鍵字。接下來,就是分辨臨床問題的型態,最常見的是治療、傷害、診斷、預後與病因等類別,決定問題的型態很重要,能協助瞭解何者是最好且最適合的研究設計,據此而產生的研究結果才是最佳證據等級的文獻。

經過上述有系統有組織地解析臨床問題後,進一步搜尋資料庫時才不會漫無目的,也比較能夠找到相關且有效的資料(證據)來回答臨床問題。

背景問題 (Background questions):

意指與疾病相關的知識性問題,問題的結構通常包括有帶有動詞的疑問句 (who、what、where、when、how、why) 與疾病。

Who:病患特性、危險因子等
What:自然病程、症狀學等
Where:影響的器官與系統、疾病分佈的區域等
When:疾病好發的年齡、時間、季節等
How:病理生理學
Why:病因


 

舉例:急性心肌梗塞

Who:老年人、男性、家族史
What:胸痛、心電圖的變化等等
Where:冠狀動脈阻塞的位置、程度等等
When:氣溫低、心肌耗氧量高之活動等
How:動脈硬化斑塊破裂、血栓形成
Why:動脈硬化危險因子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症、抽菸, 肥胖, 少運動


 

前景問題 (Foreground questions):

指與治療病患相關的特殊性問題,問題的架構通常包括有 4 個項目:

  • 與病患相關的問題 (The patient and/or problem of interest)
  • 主要的治療措施,包括診斷、治療、預後、及病患的觀點
    (The main intervention (defined very broadly, including an exposure, a diagnostic test, a prognostic factor, a treatment, a patient perception, and so forth))
  • 比較相關的治療措施 (Comparison intervention(s), if relevant)
  • 相關的臨床成效 (The clinical outcome(s) of interest)


 

PICO問題

P:patient and/or problem (病患)
I:intervention (處理)
C:comparison of intervention (對照)
O:clinical outcome (臨床結果)  


參考來源:http://www.mmh.org.tw/taitam/medical_edu/www/default.asp?contentID=612